端午節來源密碼大公開

話說N年前的五月五日,在汨羅江前有一位饕客不但愛吃還煮得一手好菜,當日他就研發了以竹筒裝好糯米、香菇、豬肉、乾蝦仁,配以醬油等調味料,再將之燒熟,其美味可是頂呱呱,於是他就打算大量生產,但同時他卻面對個難題:他家沒竹子,沒竹何來竹筒裝米食呢?難不成每天向人討竹子嗎?於是他想找個理由讓大家都願意自願提供竹子...

他邊想邊走,走呀走呀來到了江邊,和一群文人碰個正著,文人們見他門眉深鎖就問個究竟,饕客於是讓大家品嘗他的新菜並把其困難之處道了出來,想不到這些文人個個也是饞得不得了,竟然把這難題扛了上身。經過一番討論後,最後決定以抽籤方式選出一人投江,為何要投江呢?因為投江可引起大家的關注,是以達到他們的奸計。

於是大夥兒便以鹹草當籤,其中一人抽到最短那枝鹹草,當下不二話說吃下一個竹筒糯米飯就往江投了下去,當大家還愣著時就有個路人問道:"投江為何人?"一位來自廣東省的口吃秀才本想說:"都屈(語言陷害/污衊)完了,邊個理佢叫麼名。"但因口吃所以結巴的以粵語說:"都...都........屈... 完...屈完...完...."來自京城的秀才連忙摀著廣東秀才的嘴並急智的大聲說:"屈原(粵語'完'和'原'同音),他叫屈原"。

這時眾文人喧嘩四起,大肆宣揚"屈原"的生平事跡,愚民們哪知有詐,以為醬多文人都豎指讚許必然是了不起的人物,都覺得失去一位偉人而感到惋惜,更甚的是還有人划船希望找到"屈原"的屍體,文人們見奸計得逞便進一步欺詐,說道:"以防"屈原"的屍首被江中的魚蝦吃掉,我們得將食物丟入江中,好讓魚蝦吃個飽而不吃屈原,但一般的食物遇水即化並不適合,只有以竹筒裝好糯米等食材裹好再燒熟,只有這樣才可長期在水中讓魚兒蝦子吃。"眾人聽了趕緊回家砍竹子洗糯米,盲目的根從文人們的賢語聖言,以導致竹子一度缺貨最後演變成用竹籜、竹葉來包裹。至於為何叫粽子當然也是文人們瞎扯的。

這說明性故事的可信度非常高,是一個自稱孟子的後代,單名叫波的文人講述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ennethlw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